改革開放以來,我國農村經濟得到快速發展。然而隨著工業化、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不斷推進,環境污染問題日益突出,尤其農村水污染已經成為中國農村發展過程中嚴重的環境問題之一。
農村污水治理是一項基本公共需求,既是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的重點和難點,也關系到我國整體水環境可持續改善。但從實際來看,單靠政府的力量遠遠不夠,需要政府、社會團體、公眾的合作參與。作為污水處理工程主要的受益主體—農村居民,他們在農村生活污水處理的建設中的參與,是推動生活污水處理的力量源泉。
我國水資源人均占有量2240平方米,屬于世界13個貧水國之一,人均水資源僅為世界平均的1/4。根據顯示,地表水水質仍急需改善,其中人體不宜直接接觸的地表水比例達到32.3%;地下水的水質污染依然嚴重,水質優良的監測點比例僅占10.1%,良好的監測點比例為25.4%,較好的監測點比例為4.4%,較差超差的監測點比例為60.1%,超標指標主要包括錳、鐵、總硬度、溶解性總固體、“三氮”(亞硝酸鹽氮、硝酸鹽氮和氨氮)、硫酸鹽、氟化物等。 隨著人民環保意識的提高及支持力度的增強,農村污水治理將成為繼城市污水治理之后的下一片藍海。